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要闻 > 正文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4月失信风险警示报告 认清高考前后9大诈骗套路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9/5/30 11:05:36 人气:42

  日前,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2019年4月失信风险警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4月份,通过大数据舆情系统对主要媒体曝光的失信案例进行监测,共收录归集有关媒体传播量较高的失信案例204件。从失信主体来看,失信主体为企业的有161件,占比78.92%;失信主体为自然人的有35件,占比17.16%;失信主体为社会组织、政府及事业单位的有8件,占比3.92%。   

  此外,对于群众近期热切关注的高考和汽车类消费两大领域,《报告》分别发出风险预警,包括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招生期间应当防范的“九大常见诈骗手段”,以及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需重点防范“五大套路”。    

  电信网络诈骗和虚假广告行为高发    

  《报告》显示,从失信行为类型看,4月份失信案例主要涉及电信网络诈骗(7.35%)、虚假宣传/虚假广告(5.39%)、非法集资/集资诈骗(4.90%)、侵犯知识产权(4.90%)、法院判决不执行(4.90%)、不合格产品(4.41%)、套路贷(3.92%)、骗保(3.43%)、刷单刷评/刷单炒信(2.94%)、伪造材料证明(2.94%)等行为。   

  在重点失信风险提示部分,《报告》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和虚假广告分别做了深度分析。在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基于对失信案例的统计分析和媒体相关报道,电信网络诈骗呈现犯罪手段高科技化,犯罪行为集团化、国际化,赃款流动快速化,诈骗对象精准化、定向化的特点。犯罪分子还会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身设计、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老年人、在校大学生、公司财务人员、个体户等人群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主要受害群体。《报告》归纳了有关媒体报道的常见47种诈骗手法,包括QQ冒充熟人好友诈骗、冒充公司老总诈骗、微信假冒代购诈骗、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等。《报告》建议公众充分识别类似骗术,妥善保管个人及企业信息,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发现被骗后及时报警并采取补救措施。   

  在虚假广告方面,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失信主体采用假冒性、夸大性、误导性用语进行宣传。保健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是虚假广告的重灾区。《报告》提醒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警惕虚假广告常用关键词,不要盲目相信宣传内容,注意查看相关产品说明书,通过官方媒体多方查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依法维权。     

  高考前后应当防范9大诈骗手段    

  在失信风险预警部分,《报告》针对群众近期热切关注的高考和汽车类消费两大领域分别发出风险预警,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针对对高考期间诈骗行为,《报告》提出,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招生期间应当防范的“九大常见诈骗手段”,包括高考考试阶段常见的三种诈骗手法,即“枪手”替考诈骗、销售高考答案诈骗、伪造虚假查分网址诈骗,和以招生录取为名的六大常见诈骗手法,包括以“帮助录取”为借口,招摇撞骗;仿冒正规大学名称,以假乱真;混淆高校办学形式,名不副实;在线学历查询造假,滥竽充数;以“免试入学”噱头宣传,弄虚作假;以“发助学金或奖学金”为诱饵,掩人耳目。同时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做好以下“五个切勿”,即切勿相信兜售试题或替考、切勿轻易点击其他查分网址、切勿听信提前录取谣言、切勿相信来路不明的录取通知书、切勿轻易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    

  针对汽车金融消费服务,《报告》提出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需重点防范“五大套路”,包括强制收取附加费用、强行捆绑保险、强制搭售商品、商业贿赂手法隐蔽、“霸王条款”大量存在。同时,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提示信息,提醒各位“准车主”们在购车时,要牢记“六个细节”,包括仔细验收再签字、保留购车凭证、慎重改装、质量不合格可退货、向强制交易说“不”。